文章详情 NEWS DETAIL
国际海运费用构成与计价方式,凭什么一柜货运价能差大几千?
Hom 发布时间:2025-07-22 11:19:04

过去几年国际物流圈热词不断,从红海绕行、塞港重现,到运价大涨,一批做外贸的朋友频繁感受到:运价真不是问一下客服就能搞明白的事。

有一段时间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国际海运,表面上是按柜计价,但真到谈价格的时候,不同的报价单可能差几千块,让人摸不着头脑。
那么,海运的费用到底是怎么构成的?为什么有时两票从深圳到洛杉矶的同规格货柜,报价能差出整整一个零头?本文就带大家一探究竟。
一、海运价格为何如此灵活?
海运价格的灵活,首先来自于其结构的复杂性。与国际快递那种一口价不同,国际海运的费用是一层一层叠加出来的。
最核心的计价单位是货柜(即集装箱),常见的有20尺柜(20GP)和40尺柜(40GP/40HQ)。但即使是同样的货柜尺寸,价格也可能因为航线、仓位紧张程度、旺季附加费等变动而千差万别。
此外,不同船公司之间的定价策略、运价周期(周结、月结、旺季浮动)、甚至港口工人的罢工,都可能影响整体价格。也就是说,海运价格不仅要面子,还要有里子。
二、构成海运费用的主要项目
一票完整的国际海运费用,通常包含以下几个部分:
海运基本费(Ocean Freight)
船公司对货主收取的运送费用,占总费用的大头。根据起运港和目的港、舱位类型、出运时点不同有所浮动。
目的港附加费(Destination Charges)
到港后的目的港处理费用,比如码头杂费、提柜费、清关操作费等,通常由收货方承担。
原产地费用(Origin Charges)
指起运港的装柜、拖车、报关等成本。有些服务商能会整合为一个本地操作费,但实质上仍包含多个环节。
附加费(Surcharges)
比如燃油附加费(BAF)、旺季附加费(PSS)、低硫燃油附加费(LSF)、紧急情况附加费(EBS)等,这部分费用最具波动性。
文件及服务费用
如出单费、货运保险、目的地代理手续费、提单修改等费用,一般由具体代理公司收取。
最后还有一个其他费用(如偏港费、转运费等)若目的港不在主要航线覆盖范围内,可能还需额外付偏港附加费或中转费用。
正是这些项目的不同组合与折算方式,才造成了看似相同,实则不同的报价现象。
三、国际海运如何计价?
除了整柜(FCL)运价外,还有一种是拼柜(LCL)方式,也就是散货拼箱。拼箱的计价方式相对复杂,通常采用体积重择高原则。常见公式为:
体积重量换算公式:立方米 × 1000KG/m3
实际计费重量 = 实重与体积重中较高者
比如一票货物实重为500kg,体积为1.2CBM(立方米),则计费重为1200kg,相当于1.2吨的收费标准。
很多初涉跨境物流的商家更倾向于全包价,但真正懂行的外贸老手更在意费用的细节拆分和报价的逻辑透明。
比如有些服务商可能先低报海运费,再高收目的港杂费,乍一看便宜,最终却得不偿失。
在实际操作中,若能搭配一站式的海运方案供应商,如TakeSend就能在报价初期便清楚了解各项费用明细,从源头避免后期被砍一刀的情况。
未经泰嘉物流同意 不得转载
下一篇:没有了